对于我来说,健身其实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,如果不是两个月前,我因为没有认真地阅读健身房传单上的信息,而 误报 了健身私教课的话,我想我的锻炼计划不知道要拖延到何时。
实在坚持不下去就找个监督者吧
在做一件你想做、不得不做、但是又进行不下去的事情时,最简单快速的开始办法就是找个监督者。
第一次上私教课,我就体会到了一个教练的重要性。因为教练会根据我的个人身体情况制定出一套训练计划,会在每次健身时全程指导我的动作,会帮助我拉伸。在教练的指导下,每次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居然过得很快。健身结束之后,我都会给自己点大大的赞,居然练习了一个小时。这是以前连 20 分钟都无法坚持下来的我所无法想象的。
除了这些,更重要的是,教练会定期来询问我下次什么时候去锻炼……对于我来说,在健身这件事上,如果没有教练的这种询问,我想我会是那种办了健身卡之后再也不去健身房健身的隐形健身人。
举一反三,在控制消费这事情上,我总是会失去控制……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,就是每个月一发工资我就把钱上缴,然后每周找人要生活费。经过一个月的实践,发现这个月的消费居然奇迹般的减少了。
所以,如果一件事你很想做,但是又无法开始或者曾经开始过又无法坚持下去,可以考虑找个合适的监督者。
节奏感
在健身这件事情上,我学会的第二件事就是做事要保有一定的节奏感。
大的方面,如每周健身三到五次这种节奏;小的方面,如每组动作做几次,每做完一组动作就要休息 15 ~ 30 秒,调整呼吸以便于进行下组动作;更细一些,就时对每个分解动作的控制。
节奏感最重要的是速度稳定。健身中,每个动作都有分解动作,如举哑铃,有举起和放下两个动作。因为哑铃有重量,放下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比举起来时快,其实举起和放下的动作要花同等时间。每当我速度不稳定时,教练都会提醒我,“控制住!控制住!” 也就是让我控制住自己的力量。所以,速度稳定需要对力量进行控制。 用什么控制呢?用自己的意念和注意力,如同冥想时关注呼吸一样,在锻炼时关注肌肉力量。慢慢的,速度就会稳定下来形成一种节奏,进而产生“心流”的体验。
举一反三,工作或学习时,容易分心走神。借助番茄工作法的工作 25 分钟,休息 5 分钟就可以很好的工作的节奏。我为了培养自己的节奏感,则是采取站着工作的方法,在没有把一件任务完成之前,绝不坐下。完成之后,可以去喝水休息,然后进入到下一任务的处理。
所以,稳定的节奏可以让你有条不紊、游刃有余。
痛就对了,扩大舒适区域
每次练完一个动作之后,教练都会问我,有没有什么感觉,如果我说刚练过的胳膊或腿哪儿哪儿酸痛的话。教练会告诉我,酸痛是很正常的说明练到位了。
如果健完身后,我没有酸痛感只能说明训练力度不够或者是我练习偷懒不到位。痛就对了,说明自己的舒适区域扩大了。 身体上的痛,说明自己练习有效果了;思想上的痛,说明自己的思考开始发酵了。
刻意练习重点之一,在刻意二字,而刻意则是有针对性的练习,让你每次刻意之后,都可以扩大一点点你的舒适区域。我喜欢用扩大舒适区 多过走出舒适区。走出舒适区听起来多多少少有点要进入危险之地的感觉,而扩大舒适区的话,多少有点自己骗自己的诱导性质在里面,在这样的心里暗示下,做起来也不会那么痛苦。例如,以前,你的舒适区是一口气可以做 10 个卷腹,做到第 11 个时,你就开始身体颤抖了。那么,可以把自己的舒适区扩大为一口气做 20 个卷腹,为了扩大舒适区而练习呢。等到你的舒适区为一口气可以做 20 个卷腹时,你可以继续扩大为一口气做 30 个,如此进行下去。
所以,每当学习或练习某事时,如果觉得有痛苦的感觉,可以告诉自己,那只不过是自己的舒适区在扩大的体现。
举一反三,我现在是早上 7 点钟起床,但是我一直以来想做一个五六点起床晨型人,我可以告诉自己,我早起只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而已,嗯,这样想想,早起似乎也没有那么痛苦了。
痛苦是舒适区域扩大的表现。